手机版
您的当前位置: 信达文库网 > 范文大全 > 专题范文 > 2023年三伏天养生糖水甜品一览【优秀范文】

2023年三伏天养生糖水甜品一览【优秀范文】

来源:专题范文 时间:2023-02-24 09:30:01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三伏天养生糖水甜品一览【优秀范文】,供大家参考。

2022年三伏天养生糖水甜品一览【优秀范文】

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当属三伏天了,进入夏至节气之后,我们就会迎来三伏天,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伏天养生糖水甜品,仅供参考,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!

三伏天养生糖水甜品

第一种:槐花粉糖水

入夏以后,就是槐花开花的季节,这个时候老人就会把槐花粉收集起来,然后制作成槐花粉。煮好的槐花粉看起来就像一条条黄色的虫子,所以很多人看到都觉得有点辣眼睛,但其实槐花粉的口感是非常不错的,入口之后就有着槐花淡淡的清香,而条状的槐花粉入口即化,香香甜甜的非常好喝。在夏季适当地吃一些槐花粉,也可以起到清热凉血的作用,所以这道特色美食,一般也只有在三伏天期间才能吃到。

第二种:薏米红枣粥

三伏天期间,虽然气候炎热,但也会比较潮湿,那么人体当中也容易积攒一些湿气,这个时候来一碗薏米红枣粥就非常的不错。在两广地区,很多人在处理薏米的时候,可不是直接下锅煮就完了,而是要先把薏米放进锅里干炒,炒熟之后,再把薏米和红枣一起放进锅里,加入少量的老糖一起熬煮,这样炖出来的薏米红枣粥,才能吸收身体当中的湿气,而通过排便的方式,把湿气带出体外。因此在三伏天前后,薏米红枣粥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道营养美食哦。

第三种:银耳莲子羹

在三伏天期间,只要离开了空调房,走到室外就容易出一身汗,那么身体也是非常缺水的,这时候来一碗滋润的银耳莲子羹,就非常的舒适了。银耳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,素有“平价燕窝”的称号,而且价格特别便宜,几块钱就能买上一大朵,而莲子可以清热解毒,在三伏天前后用银耳搭配莲子一起熬一锅银耳莲子羹,滋润补水又能清热解暑,好喝又营养。

第四种:老玉米糖水

玉米糖水想必大家都见怪不怪了,可老玉米糖水大家听说过吗?一般的老玉米都是用来研磨成玉米粉或者打成玉米粒来熬粥的,而两广人却发现,用老玉米来熬糖水,口感要比甜玉米更好。老玉米当中的淀粉含量更高,比起甜玉米来说更有嚼劲,在煮的时候要放进电压力锅里,把老玉米煮开花,然后再搭配一些红糖水,就制作好了。这样做出来的老玉米,每一粒都像开了花一样,看起来就非常有食欲,而且吃在嘴里也是软软糯糯的,嚼起来玉米的味道也很浓郁。在三伏天大家都容易食欲不振,这个时候来一碗老玉米糖水,既管饱又解暑,还能补充糖分,真是太棒啦。

第五种:绿豆海带汤

要说夏季解暑必不可少的美食,怎么能少了绿豆海带汤的身影呢?提前泡发的绿豆和海带,清洗干净之后放进电饭锅里,再加入几块黄冰糖或者红糖,熬煮一到两个小时就能做好一锅绿豆海带汤了。绿豆本身就具有一定清热解暑、排毒利尿的作用,而海带当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,一起炖煮之后味道清甜爽口,鲜脆的海带还带有一些嚼劲,QQ弹弹的,而绿豆则融入到了汤汁里,香甜又软糯,组合起来一起吃的口感简直不要太好。

在两广地区,一般都是早上熬好一锅绿豆海带汤,然后放进冰箱里,等到想喝的时候再盛出来,在炎热的三伏天,一碗冰冰凉凉的绿豆海带汤下肚,解暑又开胃,全家人都爱喝哦。

三伏天习俗

三伏又称伏天、伏日,是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。伏者,隐伏避盛暑也,故颜师古注《汉书•郊祀志》时说:“伏者,谓阴气将起,迫于残阳而未得开,故为臧伏,因名伏日也。”

在医药文化里,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也指“伏邪”。即所谓的“六邪”(指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)中的暑邪。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深伏于体内,而不为人知。如暑邪不除,“秋为痃疟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”

三伏天作为这样一个独特的时令,形成了不少习俗活动。大体说来,不外冰、饮、食、洗、息。冰是指用冰、颁冰。饮指饮酒喝茶。食指吃东西。洗指洗濯沐浴。息指休息。

先说用冰及颁冰。《周礼•天官冢宰》载藏冰之制,冬藏夏用。“凌人掌冰正,岁十有二月,令斩冰,三其凌。……夏颁冰”。《魏志》云:建安十九年,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,为凌室,故号冰井。

晋《邺中记》说,十六国君王石季龙曾于“井台藏冰,三伏之月冰赐大臣。”从此这种宫俗流传不息,同时按地位高低赐冰镇食物。唐代时长安有“冰盘”、“冰瓜”等,豪富们甚至会举行“冰宴”。据《天宝遗事》记载:“杨家(杨贵妃家)直弟每至伏中,取大冰使匠琢成山,周围于宴席间。”

到清朝,宫廷三伏赐冰已普及到每一位官吏。据清《燕京岁时记》说:“京师自暑伏日起,至立秋日止,各衙门例有赐冰。届时由工部顽给冰票,自行领取,多寡不同,各有等差。”《清嘉录》对民间的三伏凉冰作了记载,江浙一带的农人会三伏担卖凉冰,其中冰镇食品有“杂以杨梅、桃子、花红之属,俗呼冰杨梅、冰桃子。”

每逢三伏,古人以清凉饮料避暑,并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,如“饮酒避恶”等。据《汉旧仪》载:“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”,说的就是饮酒聚会。在农家亦有伏日“斗酒会”。

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。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“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”。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,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。浙南民间一直有着喝各类“伏茶”的习俗。取夏枯草、淡竹叶、荷叶等煎汤代茶饮,有解暑、止渴的功效。在一些廊桥、凉亭里、码头上、街道边,保留“免费供应伏茶”字样的小摊,亦彰显出“行善是福”的纯朴民风。

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已有,《魏氏春秋》:“何晏以伏日食汤饼,取巾拭汗,面色皎然,乃知非傅粉。”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解释:“六月伏日食汤饼,名为辟恶。”在我国古时,人们视五月为“恶月”,六月也沾有“恶月”的边儿,故也应“辟恶”。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,吃后出一身汗,新粮营养丰富,发汗可以驱病。

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《汉书》中也记载说:“田家作苦,岁时伏腊,烹羊炮羔,斗酒自劳。”除了民间,宫廷也同样有伏日赐肉的宫俗。《汉书》中的《东方朔传》就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:有一年的三伏天,汉武帝赐肉与众人。众人到了,可奉诏主肉的官员却迟迟不到。等了好久后,东方朔就拔出剑来,自己上前割了一块肉,对大家说:“三伏天肉容易坏,大家快割了拿回去吧!”说完,自己捧着肉回家去了。主肉的官员得知后,便上奏了武帝。第二天早朝时,汉武帝问东方朔:“昨天赐肉,你为什么不等奉诏主肉的官员到来,就擅自割肉回家呢?”东方朔脱下官帽,谢罪说:“臣罪该万死。”武帝说:“那你就先说说自己的罪过吧。”东方朔拜了拜,站起来,说:“东方朔啊东方朔啊,你受赐不受诏,为何如此无礼?你拔剑去割肉,为何如此鲁莽?你只割了一小块,为何如此廉俭?你拿着肉回家献给妻儿,为何又如此仁爱?”汉武帝听了笑起来,说:“我要你批评自己,你却表扬起来了!”随后,又对他作了些赏赐,让他回家交给妻子。

伏天出汗较其他时节要多,洗浴亦是情理之中。“初伏,浴于河,谓之‘洗百病’。”“六月六日,童叟浴于屈产泉,末伏乃止,谓之洗百病。”“初伏洗头去风,以杏仁炒麦子,食数粒,一年不头病、心无呕。”这里所谓的“洗百病”是上古祓禊风俗之承袭。

除了人于伏日进行洗浴外,对动物也要进行洗浴,特别是六月六日。明清时,皇宫中例于三伏日为畜养之象洗浴,届时遣官以鼓乐引导,监浴。明•刘侗、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》:“三伏日洗象,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,浴响闸。象次第入于河也,则苍山之颓也,额耳昂回,鼻舒纠吸嘘出水面,矫矫有蛟龙之势。象奴挽索据脊。时时出没其髻。观时两岸各万众。”

人们为了战胜酷暑与疾病,遂有“闭伏”之说。《后汉书•和帝纪》说:“六月己酉,初令伏闭尽日。”俗话谓之“歇伏”,即人们呆在家里不随便出门以防晒。晋•程晓在诗中说:“平生三伏时,道路无行车。闭门避暑卧,出入不相过。”当然,朝廷官员在三伏天还可以休假。“人日、中和、二社、上巳、端午、三伏、七夕、授衣、重九、四立、春秋分及每旬假各一日。”(《宋史•志第一百一十六》)

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,病菌瘟疫流行,高温令人中暑,所以清人李渔在《闲情偶记》中说:“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,精神之耗,疾病之生,死亡之至,皆由于此……使天只有三时而无夏,则人之死也必稀。”为躲避高温,人们纷纷“避暑”、“纳凉”。正所谓“水退池上热,风生松下凉。”山中、林中、池畔、泉边、树下、洞中都是很好的避暑场所。

“何以消烦暑,端坐一院中。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散热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此时身自保,难更与人同。”白居易有诗《消暑》,应是“心静自然凉”的最好注脚。

三伏天划分方法

三伏天是根据农历的节气以及干支历法中的干支纪日一起计算的。一般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,即初伏、头伏;第四个庚日则是中伏开始的时间,也叫二伏;而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为末伏第一天,即三伏。每年三伏天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,30天、40天的情况都有,不过初伏和末伏通常是10天。期间包含小暑、大暑两个节气,是一年中夏季最热的时候。

信达文库网 https://www.hnw988.com Copyright © 2019-2024 . 信达文库网 版权所有

Powered by 信达文库网 ©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浙ICP备18035279号-1

Top